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移民全球 > 第六百九十三章:大国崛起(九十三)
    在孟加拉站稳脚跟,并准备以其为基地,向西、东两张扩张的英国,很快便将阿萨姆国和甸,悉数纳入大英帝国的版图。

    欧洲人征服世界所造成的一大后果,是诸政权的边界开始线性化。

    在此之前,世界上大多数政权,并不会刻意为自己划出一条,符合地理规律的地理边界。

    控制每一个地理单元的核心区、中心城市,是形成统治的基础。

    追求明确地理边界,并以追求统治区,地理边界完整的做法,源起于17世纪,

    开始崛起为欧陆霸主的法兰西,红衣主j黎塞留与太阳王路易十四主政时代。

    以古代高卢的版图为历史依据,山脉、河流为自然边界的理论,在这一时期,成为了法兰西后来一系列,对外战争的指导思想。

    这一理论也被称之为“自然边疆理论”。

    然而,划分行政板块,向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单纯依据地理分割来划分,更多是一种理想状态。

    在现实世界里,无论是山脉分水岭,还是大江大河,本身未必都一定会,成为族群的分割线。

    很多时候,一条河谷平原,或者一条分水岭两端的山地,会被同一族所覆盖。

    比如,追求自然边界的法国人,一定要以莱茵河为边界,划分法德边界时,

    就会遇到,莱茵河左岸的阿尔萨斯地区,居民为德意志人的局面。

    这种地缘边界与地理边界的误差,通常也是近现代国际z治冲突中,最为常见的导火索。

    身处这种尴尬夹缝中的族,能否获得d立,或者归于自己属性相近的国家,更多要看自身的地缘潜力,以及历史机遇。

    一般情况下,人口较多,又有海岸线拓展外联空间的板块,机会会更大。

    后世拥有16亿人口,又与印度洋相接的加拉国,最终能够d立就是这种情况。

    在这一基础上,以绿教立国,其实只是加拉为彰显d立性,所做的技术选择罢了。

    至于,封闭于内陆,人口潜力又不大的阿萨姆国,就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余地了。

    在大英帝国统治时期,英国人便依地理关系,将之划给了印度,而不是甸。

    当然,英国人的这种做法,也并非完全没有地缘基础。

    毕竟,以阿萨姆人所处的位置来说,与南亚核心区的关系,要高于被山脉分割开的亲缘族。

    这也导致了,阿萨姆国在立国之后,很快成为了一个印度j国家。

    印度j在南亚的强势地位,同时体现在加拉人x仰选择上。

    前面,我之所以使用了,“ys兰加拉”这一标签。

    是因为后世,x仰绿教的加拉国,并非是“加拉”,或者说“加拉平原”的全部。

    加拉平原的西、北部边界,并非是加拉平原与高地的自然分割线。

    它西北方向有大约1/3归属于印度。

    在印度的行政区划中,被称之为“西加拉邦”。

    “印b分治”时,基于宗j而做出的z治分割决定,是孟加拉,从加拉分离出来的直接原因。

    也就是说,孟加拉地区的加拉人,信仰的是印度j。

    曾经,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间,充当英属印度s都的“j尔各答”,是西加拉邦的s府所在。

    英国人的这种选择,与当年朱罗帝国,在加拉的扩张,绿教在加拉的立足,都有着相同的逻辑。

    这片人口众多的沿海平原,即是一个高潜力的贸易终端,也是一个,可以辐射北印度的陆-海枢纽。

    同时,板块的地缘d立性,又使得它与外来势力,更容易找到利益上的合作点,以共同应对,来自恒河平原的地缘z治压力。

    加拉人以宗j差异,彰显地缘d立性的做法,并非只在,接受绿教时才有所体现。

    是在古尔王朝,为北印度开启,绿统治时代之前的“拉杰普特人时代”。

    统治加拉地区的,是拉杰普特属性的“帕拉王朝”。

    这一时期,印度j在整个印度次大陆开始强势复兴。

    通过修改j义,印度雅利安属性的“婆罗门j”,变成了可以吸收,

    其他z族成份的新“印度j”,并彻底击败了,佛教等沙门思潮宗j。

    然而,基于地缘z治需要,加拉的帕拉王朝,并没有随大流的成为印度j之地,而是选择了以佛教立国。

    更鲜为人知的是,帕拉王朝选择的j派,即不是汉传的“大乘佛教”,

    也不是南传的“上座部佛教”,而是与藏地一样的“密宗”。

    实际上,密宗x仰,正是在加拉兴盛之后,再传入藏地的。

    两个隔着喜马拉雅山脉相望的边缘板块,在这段历史时期,甚至曾经多有交流。

    密宗时代,也是后世加拉族的形成阶段。

    不幸的是,在整个南亚地区,佛教势衰的趋势,已经很难逆转了。

    最终,能够坚持这一选择,避免印度j融合的,只剩下与大陆,隔海峡相望的s里兰卡了。

    不过,紧接着“拉杰普特时代”,在印度强势建立统治的绿教政权,给加拉人提供了另一个选择。

    公元1199年,席卷整个北印度的古尔王朝,也征服了加拉的帕拉王朝。

    如果绿教能够顺势同化整个印度,哪怕只是北印度,加拉人的选择,也许又会是印度j了。

    问题是,那些突厥裔的绿教徒,只能在干热的印度河流域做到这点。

    在恒河平原、德干半岛地区,苏丹们更多只能以宗j宽容政策,在不动摇印度,原有社会基础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统治。

    也就是说,抛开最顶层的绿教统治者,加拉地区那些加拉裔的地方贵族,

    本身从西部印度j地区而来的地缘z治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

    西加拉地区的“印度j”化,就是这一地缘压力的具体体现。

    选择与最高统治阶层一样的宗j,是缓解这一压力的有效手段。

    加拉地区的绿化进程,始于德里苏丹国时代,并在莫卧尔王朝时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