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上古之证第一部冥府之门 > 216 近身武技
    云来阁 http://www.xyyqm.com

    “张角……”灵光乍现间韩昶想到了无常企业与各大修仙家族的密切联系,海量的经费、优秀的人才,接下来招收门徒与完善基础功法并推广玄冥派的工作也完全可以托付给无常企业,营销他们才是专业的。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反正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筑基期便已经是遥不可及的存在了,有韩昶这么一位洞虚期大修士坐镇比什么历史悠久的千年传承都靠谱,目前已知修为最高的是张角家里那位三叔公。

    其实,早在见识到雷劫之威时,各大家族就已经就想这么干了,只不过都没好意思开这个口,仙人心思岂容凡人揣测?可他们又哪里知道这位仙人有个屌丝心态。

    趁夜色仍浓,无良仙人与白无常有头没脑扯了几句便换了身常服飞回上海的寓所了,他的妻子依然精神饱满地守在电视前等丈夫毫无困意,虽然是被动的先天期,也是先天期。

    “亲爱的,事谈完了?”虽然答应不过问丈夫的创业,但刘妮还是有些不放心。

    “嗯,谈完了!”心情奇佳的韩昶洗了把手和脸,搂过妻子。

    “我也看出来了!”一问一答间,刘妮从韩昶轻松的表情中推断出不错的结果后便一头靠在了他胸前:“需要用钱跟我讲哦……”接着,孕妇在喃喃自语中很快进入了梦想。

    第二天刘妮上班后,韩昶去玄冥宫向秦广王当面致谢,反正经过青溪改造的手机到阴间也能接受到信号,只要妻子能随时联系到自己便少了很多顾虑。

    “贤弟,感觉怎么样?”

    “还好,就算什么也不干,灵力每日里也在剧增,好像又找到了元婴巅峰将要突破的那种感觉。”

    “哈哈哈,老崔跟我说过了,五九天劫、六九劫雷……这种造化一般人还真消受得起,阴阳道场合二为一后两边产生的信仰会转化为你的修为,他日如有幸上得天庭,你还可以找雷祖谈谈精神损失费。”

    “这几箱茅台帮我分了吧,此番渡劫劳各位阎君和判官费心,权作回礼。”韩昶所说的几箱茅台是整整一百瓶5度茅台八0年珍品,市场价每瓶十万左右,钱不算多,关键货源较少,“无常实业”的路子不是一般野。

    “这真的可以有,贤弟太客气了!”秦广王好酒,尤其是人间美酿,无奈受阴阳规则限制,无常企业每年耗费巨资也仅能送入阴间几瓶而已,老蒋看着心疼便让黑白无常停止了这种性价比极低的交换方式,茅台股价能创新高有他一份贡献。

    “老蒋,我想在阴间闭几天关……”

    “咦?太阳从西边出来了?难得见你主动修炼,看来这次渡劫感悟挺深啊!”秦广王很吃惊。

    “说不上感悟,只是想把玄冥派的道统理一理。”

    “呵呵,你打算在人间收徒吗?”

    “是啊,总不能总赖在你们背后吃空饷吧,无常企业已经帮我够多了。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也好,不过你要想清楚,按照目前人间的灵气匮乏程度,就算有你推波助澜,修为也很难上金丹了。”

    “尽力而为吧,能强身健体也是好的。”韩昶平淡地笑着。

    先给对面冥府科学院幽冥地狱分院的留守院长老毕送去几台笔记本电脑一堆数理化材料,招呼过阿奈、高顺之后,韩昶便径直返回了黄泉镇旁孟婆旧居柳的幽静院落。

    一棵柳树一颗槐、几株红色彼岸花,韩昶搬了个蒲团到柳树对门的槐树下坐好,开始了他的大规模脑力劳动。

    首先对自己状态的分析:洞虚初期但有空冥期的分神境界,灵力的恢复水平与增长速度极快,还有尼布的异空间可以储备大量灵力以作不时之需,初始元灵进一步强化后已经能发挥出鬼王阶分身的战力;功法方面,红云玉简中有了不少强化元神和分神的典籍,他还需要慢慢的分解消化;术法方面,天罡地煞中的大部分他已经会用了,但还不太得心应手,有些难以理解的部分还得找人问问。

    所以,韩昶目前缺的是近距离战斗技巧,也就是武技。高顺传授过他融合了学术、手搏、角抵元素的古武实战技,在“太和宫事变”中,韩昶便是以这些武技应战并击败过中位魔神,但一那拳拳入肉、招招见血、毫无美感的杀人拳法委实缺乏美感,鬼修们强大的魂力甚至让韩昶产生有了“无论是鬼修亦或神仙似乎都不太在乎武术招式”的错觉。只是这话若说出来会被老蒋笑话,古代修真之人自大多从强身健体的功夫打基础,各种基本动作与技巧都掌握得很熟练,随着修为境界的不断提升,这些技能早已融入到修为的方方面面,孟婆汤只是消除记忆,但鬼修的功夫底子和本能还在,稍加修炼很快便能以强大魂力为基础重心诠释凡间武技,根本不会出现韩昶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

    唐宋元明时期的武侠先不去说,过去百年也不是没有好的拳师,甚至还有人达到了以武入道的境界,但因为一些原因,他们中很多并没有出现在阴间。

    晚清十大武术家,董海川、王五、黄飞鸿、霍元甲、王子平、杜心五、韩慕侠、李三、孙禄堂、郭云深;民国十大武术家,孙禄堂、李景林、李书文、尚云祥、张策、杜心武、刘百川、李尧臣、韩慕侠、王子平。

    以上是现代武术爱好者根据近代武术史,参照武林中的相关文献记载,依据武术家自身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包括武功造诣、技击实战、武术理论、武德修为、武林声望、社会地位、个人成就和对武术界的贡献总结得排名。另外一些武术家虽然没能排入但并非不强,比如与李书文不相上下的孙禄堂之子孙存周,程廷华大弟子、技击大师张玉魁,曾一个力战百人并打伤其中六七十人的八卦掌第二代掌门人梁振蒲,其他还有太极宗师杨露禅、永春叶问等等。

    韩昶按名索骥曾问过主事判官,近代百年,思想意识形态变化较大,这些武术达人除少数应冥府招纳留在鬼军中任拳术教官外,大部分皆投胎转世而去,甚至还有人因为死得太痛苦来生不愿再习武。

    八卦掌顶尖高手董海川临死时一口气始终散不掉,腹泻了三日三夜才咽气;南北大侠杜心五去世前,一米六几的身高缩至一米四几,神态异常痛苦;民国作家唐鲁孙记载过一位名叫“钱三爷”的民间高手,临死前全身抖了四个时辰才断气。

    不过也有例外,唯一将形意、八卦、太极融会贯通的内家拳高手孙禄堂曾预言自己驾鹤之日,面朝东南、背靠西北、端坐户内,嘱家人勿哀哭并曰“吾视生死如游戏耳……”一笑而逝,与孙禄堂情况相似的还有杨露禅与李能然等武术家。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韩昶想起了这句谚语,许多练武之人不注重内外兼修,只练筋骨而不练内功,不注重内在调养,有病硬扛着,年轻的时候又经常好勇斗狠留下老伤,到了一定阶段就会伤病缠身,霍元甲、李龙这些近代妇孺皆知的武术家便是最好的例子,想比之下,很懂养生调理的咏春拳宗师叶问就很长寿。

    所以那些有着千年传承的修仙家族到近现代后都强调练气为主、练武为辅、强身健体、凝练意志,但也因此产生了武术不兴的负面因素,再加上热兵器的盛行,造成现代中国武术的实战能力在现代搏击、散打等实战技巧前如花架子般不堪一击。

    气,韩昶从来就没缺过,他有比真气更好的东西——灵力!他自然不会傻到将灵力转化为真气后再去驱动武技,但直接以灵力驱动的武技别说白无常的《凡人修真纲要》中没记载,就连红云都在传道时有意无意间忽略掉了,到他们这个层次,天地之势挥之即来、举手投足天崩地裂,武技用处极为有限?但现在这个阶段的韩昶他确实需要一种能与玄虚冥灵境界契合的近战武技,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掐诀、念咒、画符等术法的效率。就像在恶魔地狱被老古龙萨麦尔拽住手腕那一刻,稍微多几分手法再配合术法也不至于那么被动。

    高顺的亲信部下多为汉代士卒,作为陷阵营他们更强调集体的配合,武技嘛用阿喃的话来说也很一般般,单一个拿出来,同阶修为是打不过牛头的,但多人组合起来威力却相当惊人,所以他们的招式只能称之为技击套路。

    只有成廉他们几个鬼将的武技还勉强够看,毕竟前世是带兵的队官,经常需要带头冲锋,功夫不过硬会死得很快,他们的招式已经能称之为古武技了。

    看高顺打拳,一招一式声势惊人、动作凌厉直取要害、威力巨大开碑裂石却毫无美感,一味追求高效击杀,相对于他颇有古风的剑术落了下乘。

    “那先生您就学剑呗!”鬼女曾经笑着建议。

    “阿奈同学啊,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刀具管制条例的……”韩昶语重心长道,他还是觉得菜刀用起来顺手,哪天抽空去打把短兵倒是真的。

    “刀光剑影不是我门派……手中无剑,心中才是我胸怀……双手一推,非黑也非白,不好也不坏……没有胜又何来败,没有去那有来……手中无剑,心中无尘,才是我胸怀……”刚想起张三丰与手中无剑这个典故,韩昶便不由自主地哼起了歌词,手脚也跟着动了起来。

    “对啊,张三丰便是以武入道,他的境界肯定在金丹之上,没准元婴也有可能!”传说张三丰创造了太极剑、真武剑、绵掌、震山掌、震山铁掌、回风掌、虎爪手、梯云纵、玄虚刀法、七十二路绕指柔剑、两仪剑法、真武七截阵等几十种武功,对内功、拳法、掌法、轻功、剑法、刀法、阵法都有很深的造诣,悟性之高冠绝前后三百年,但他所创武学中最著名的还是太极拳!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也因为传播范围最广成了被世人恶搞与诟病最多的武术形式之一。

    传说元末,道人张三丰创立武当派,创始“太极十三势”,开“内家拳”之先河,其后又发展出了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等内家拳法;明初陈氏始祖陈卜从山西移民至陈家沟,因兵匪常年骚扰百姓,为保桑梓成立武学社,伺候陈家沟人习武成风,至陈氏九代陈王廷传太极五路拳、五路捶、一百零八式长拳,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等器械;陈氏十四世陈长兴从理论上对太极拳进行总结,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武学著作;清末陈长兴首传外姓弟子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学成后回乡至北京传拳,是为杨式太极拳;陈氏第十五世陈清平传拳于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温县陈新庄人李景炎、温县南张羌村人李作智和温县北冷村人王赐信,后五人分创和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太极拳忽雷架、太极拳腾挪架与太极拳忽灵架;满族人全佑师从杨家学杨式太极拳后,传子吴鉴泉创编吴式太极拳;河北武清人李瑞东师从王兰亭学杨式太极拳后创编李式太极拳;民国初期,河北完县人孙禄堂师从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后创编出孙式太极拳。

    元末至今七百年间,太极拳已由传说武当、陈氏一家的独得之秘,衍变成了广播海内外的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诸多太极拳流派,他们的共同点是注重内功和阴阳变化,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的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境界相吻合,其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从中各取所需,也是千年以来修道者的武技首选,甚至许多没有近战需求的高阶修士依然保留着太极式的术法特征。

    韩昶在槐树下专心打坐、念念有词。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包捶;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云来阁 http://www.xyyq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