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明末小兵传 > 第四十三章 家信
    却说孔德有回了季府,把事情去脉一一禀告了家主季星云。

    季星云五十多岁,仍然精神矍铄,双眼锐利又透着精明。孔德有出去强夺,他是知道的,下人打听那地方都是无主之地,别人可以开垦,自己为什么不能据为己有?

    他来回踱步,然后威严问道:“你看清是大明的官兵?”

    孔德有恭谨道:“回老爷,却是大明官兵,而且训练有素,杀气很重!”

    听了孔德有的话后,季星云沉思,千户大人,萧县哪有什么千户,难道是外来的兵?

    “你再去打探,包括这些兵驻扎在哪?日常做些什么,有多少人,都要摸个清楚!”季星云说道。

    孔德有道:“小人这就去办!”

    ……

    现在新寨每天都在忙碌。看着日新月异的新寨气象,杨铮颇为自豪,这可是自己一手建立的新城。

    虽然没有被官府认可,不过也是早晚的事!

    今天杨铮心情不错,不光是水车打造好了一架,而且家里又来信了。

    与七月份的那封回信不同,这封信是大哥杨贵所写,用的都是直白文,比上次的之乎者也好多了。

    “吾弟:

    我已平安到家,听父母说你没事,我心甚慰。

    自从巨鹿失散后,我日夜难寐,寝食不安,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为兄也没脸活了!惊闻你在徐州做了官吏,为兄甚是高兴,母亲也有脸面。

    另,杨奕进了国子监读书了,明年将进行科考,若是高中,家族势必更强一层楼。

    有一事还要告知,徐家已在六月初与家里解除婚约,唉,弟切不可悲观,天下女人众多,大丈夫何患无妻!等忙完家族事情后,我便去徐州找你!

    杨贵八月二十日书。”

    大哥还活着,这比什么都好,在杨家,除了父母,便是杨贵对自己最为关照。

    与其他商贾家族一样,杨家的发迹史也是充满了艰难困苦。杨老爷子是山西太原人,早年来到南京,靠着坚韧不拔和能屈能伸才渐渐在南京站稳了脚跟。从一家小院落,到南京城里的大户,杨老爷子用了近三十年,布匹,茶叶,陶瓷都有所涉及。当然,除了杨老爷子的精明,晋商的牵引搭桥也起了关键作用,要不然,自家的生意也不可能卖到关外!

    杨铮穿越来到后,也曾为此事恼怒过,就算当时回去,能怎么做?杨老爷子健在,父亲软弱,自己又是庶出,执意阻挠,被赶出家门也难说!更重要的是连累母亲,这不是杨铮想看到的。

    所以只能积蓄发力,怎么也要博个将军回去,不然怎么镇住家族大小。

    徐家解婚,杨奕的信中倒是未说。不过也很容易明白,杨铮生死不明,徐家书香门第,眼高于顶,不可能让自家的女儿还未嫁人便毁了清誉。

    杨铮倒是无所谓,没有见过面,大脚小脚也不知,万一娶回来是个河东狮吼,后悔都来不及。

    “杨奕进了国子监!”

    估计就是徐家的毁婚深深刺激到了杨老爷子,毕竟杨家只是新兴商人,算不上名门望族。在家族中,只有杨奕一人在读书上颇有天分,其余的像杨铮杨贵算是“愚钝无知”的典型。

    杨奕进国子监,银两肯定不会少花。

    从明朝景泰年间开始,朝廷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开始实行“纳监”制度,就是说,只要向政府缴纳一笔钱粮,就可以进国子监读书,出监之后还可以做官。刚开始,这个政策还有资格限制,即只有秀才可以纳监,到后来,新政策规定:不管什么人,只要能够加倍缴纳钱粮就可以进入国子监。

    “大哥要来,这倒是好事!”

    杨铮能够学武多亏了杨贵的说情,杨贵是长兄,又是嫡出,自然身份尊贵。

    在崇祯十一年六月,杨铮与大哥亲自押送了十几万两的货物去关外,结果树大招风,还未出关,便被众马贼盯上,下药陷阱,里外勾结,若不是大哥舍命相救,说不定杨铮早早便挂掉了。

    在杨铮心里,对大哥只有感激,而且杨贵沉稳,明事理,若是他肯站在自己这一边,劝说家族放弃关外生意也相对容易些。

    ……

    这些天里,根据手下的回禀,除了有难民不断加入,还有陌生人来回窥探,他们与耕种百姓不断套着近乎,打听新寨动静。

    只要没有伤人,暂不去管它。

    十月初,开垦的荒地已经达到三万亩,冬麦播种面积也有了两万多亩。

    ……

    十月八日,手下弟兄慌忙来报,说是有衙门之人当众驱使新寨百姓,一些弟兄反抗,都被殴打在地!等其他弟兄赶去,那些人早就没人影了。

    听到此事,杨铮吃惊,看来纸包不住火,那季家估计摸清了自己的底细,所以才肆无忌惮抓人。

    在议事厅里,杨铮居首,左右坐着吴川,高魁,腾布,岳柱,赵大喜等人,听到了消息,他们也是义愤填膺。

    吴川说道:“军爷,各位弟兄,依学生愚见,定是季府所为,上万亩的良田,可不是小数目,换成任何人都会心动,何况那贪婪无耻的乡绅恶霸。他们今天阻挠开垦,就是给我们施压,希望可以从中分一杯羹!”

    赵大喜道:“他难道不知我们有多少弟兄?”

    吴川道:“估计是知道了,不过不会相信,近五千的弟兄,任何人都会觉得匪夷所思。而且还是山匪,季府就是吃准了我们的身份上不得台面,不敢与官府做对,才明目张胆!恐怕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发生,直到我们答应他们条件为止。”

    一众弟兄都是叫嚷:“把县城打下,抢了他们季府。”

    杨铮看到军心可用,当下道:“好,季府不仁,休怪我们无义,通知新寨弟兄,明夜偷袭!”

    一众弟兄兴奋道:“遵命!”

    季府的做法还是明末传统乡绅的思路,对于田地,巧取豪夺正常不过,今天不答应,总有一天会答应。你不过卑贱的山匪,人数多能有什么用,难道你敢攻打县城?

    可季府面对的却是不走寻常路的杨铮。杨铮也需要垫脚石,正苦恼没有理由讨伐县城,季府却来了这么一出。

    杨铮先派人通知许大发,让他们明夜子时打开城门,引队伍进城。

    此次偷袭,杨铮决定骑兵全部带上,另外铳兵四百人,刀盾兵四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