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陌问道。
“多半有可能,可以看得出来,因为继位不正的原因,他太想成为一个好皇帝了,所以只要院长说的有理有据,想来皇上都是能够接受的。”
李清尧感慨道:“要是延庆帝有万新帝一半的志向,估计大周也不会是现在这般模样。歹竹出好笋,万新帝要是一直如此,大周中兴之日,指日可待。”
穆旭东则是道:“这样的话在外面别轻易说的。”
李清尧自然保证道:“放心,在外面我肯定是管住嘴的。”
第71章 第七十一章
被李清尧称为“歹竹出好笋”的万新帝,此刻正坐在皇后宫中,喝着皇后亲手给盛的浓汤,品着人间美味。
“皇上今天去了武安侯府,武安侯是否也劝您不要心急?”皇后给皇帝盛了一碗浓汤之后,自己坐在一旁问道。
年少共同走过来的夫妻,经历过苦难,也有过喜悦,更有过宫变这样的经历。因此在万新帝心中,这位皇后相较于其他妃嫔来说有着不同的地位,理应让他更加尊重。所以像询问前朝事情这种话,若放在其他妃嫔身上,他必然要加以训斥。可是皇后说出口,他自然而然认为皇后是在关心天下安危,替他排忧解难。
万新帝喝了一口汤之后,眉眼含笑道:“你不是都已经猜到了吗?还问朕干什么?”
皇后又怎么能看不出皇帝是在开玩笑的,因此道:“臣妾这不也是想多和您说几句话吗?到时候您在臣妾这里用过饭,又去批阅奏折了,再见面就要明天了。”
万新帝夹了一筷子小菜,吃了后道:“要是其他妃嫔见到她们往日敬重的皇后娘娘在面对朕的时候,也有小女儿姿态,不知道会不会惊得下巴都掉了。”
万新帝心情好,皇后也愿意陪着万新帝多说几句,因此道:“臣妾就不信她们在您面前没有小女儿的姿态。”
万新帝笑的开怀,尝了尝皇后夹给自己的一块鸭脯道:“确实是朕太心急了,总想着将这万里江山能够恢复到往日的壮阔,成就千古一帝、能够比肩唐宗宋祖的盛名。”
皇后看万新帝放下筷子不准备吃饭了,于是服侍着万新帝洗手漱口,同时道:“陛下日夜辛劳,必然可以的。”
万新帝道:“对了,武安侯同朕说起了锦阳城书院的院长,朕想着将这位院长请到京城来,不同的书院之间相互较量一番也未尝不可,你说派谁去请这位当世大儒合适呢?”
皇后略沉思之后道:“陛下与其只请锦阳城书院院长一人,不如将江南各地有名的书院的院长也请到京城来。古有百家争鸣,今有书院争锋,一方面促进了各家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让陛下能够择其善者而从之。”
万新帝听后大喜道:“果然,你就是朕的贤内助啊!如此这般,朕也不必纠结于派谁去请各个书院的院长合适,完全可以交给礼部去做这件事情。”
皇后见万新帝想明白了,这也展颜笑道:“皇上今夜去哪位妹妹那里?”
万新帝一把搂住皇后的肩膀,“去什么妹妹那里,就在你这个姐姐这里。”
礼部的办事效率很高,礼部尚书分别给全国知名的书院都送去了邀请函,直言陛下邀请诸位进京,针对学术上的问题进行探讨。
各家书院往日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都是佼佼者,培养出的学子也备受当地人的热捧,如今收到朝廷的邀约,有摩拳擦掌者准备大放异彩,有自卑怯懦者拒之不理。
锦阳城书院的院长麦莛也收到了相同的书信,但是不同于其他书院只有这么一封书信,他还收到了自己在京城的学生李清尧和覃陌的书信。信上详细写明了京城的局势、万新帝这般做法的原因,以及自己对书院的建议。
麦莛虽然是院长,但是锦阳城书院有今日的成就也离不开书院其他夫子的帮助。他将书信交给书院的其他夫子,同众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后,言听其他人的想法。
一夫子道:“朝廷此举乃是明智之举啊!当年百家争鸣何等盛况,所以才有了儒道法墨等各家学派,当今愿意效仿先贤,乃是明君之举。”
也有人道:“此去京城定然不是我一家,还有其他各家书院,却不知他们擅长什么。更不知当今圣上以何种标准作为参考,认为哪一家书院更强一些?”
有人解释道:“既然是交流,应当是没有谁高谁低之分的。”
还有人道:“咱们书院不擅长诗书礼易的研究,擅长于武器的研究与制作。那到时候他们一群人都在那里之乎者也,咱们说是长刀杀人快还是火铳杀人快,是不是有点有辱斯文了?”
众人想想这个场景,倒是轰然一笑。
院长麦莛看着大家笑得差不多了,轻咳两声道:“其实与诸家书院去交谈沟通一二倒也不是坏事,吸取他人长处,弥补自身短处。况且咱们研制的火铳或者火器于国有益,也不必因为那些腐儒三两句话,而让自己感到自惭形秽。”
坐在麦莛下首的一个夫子道:“此次去京城,除了带上咱们研制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