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上站着的人除了谢一林都再次跪下:“臣知罪,陛下饶命!”
“何罪?”
“……请陛下明示!”
谢一林:……
不管什么罪先认下来,果然都是老油条。
就坐在御书案后面的皇上变脸如此快,也让人不得不服。
不愧是万人之上的皇上。
变脸都没有这位来的快。
皇上:“以祈台城为中心的边关水利工程四年修建完毕,投入使用,你们呢?快十年了也没有修建完毕,如此还无罪?”
跪着的人使劲的磕头,还在为自己开脱着。
“陛下饶命啊,实在不是臣等不齐心,臣等确实已经按旨意去做了,为何雨水一冲就决堤,臣等也不知啊!”
“陛下饶命!”
皇上冷哼了一声,看向垂首站在
一旁的谢一林,脸色稍微的缓和了一些:“谢爱卿认为如何?”
刷!
在地上跪着的几位官员同时看了过来,眼神里有期待,有不解,还有担心。
虽然谢一林是第一个做水利工程的官员,可是众人也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问这位的意思,生怕谢大人一个嘴歪歪就让皇上治了他们的罪。
谢一林在一旁听着,水利工程修完了却仍然是淹了,很明显啊,豆腐渣工程呗。
同时也明白了,皇上把他留在这里的原因,让他来解决这些问题。
不过这事,他还真不好开口。
作为一个马上就要入主刑部的人,对于这些工程方面的事情还真揽不过来。
毕竟那是属于工部的事情,祈台城工部派的人也很认真负责,更何况就算是揽过来,除了治了这些人的罪,其它的没有一点的帮助。
想到此,谢一林躬身一礼道:“回陛下,解铃还需系铃人,工程没有做好,谁做的谁负责到底,陛下明鉴!”
听到这话,在地上跪着的人也都松了一口气,真担心这位谢大人会接着皇上的话往下走,要是治了他们的罪,就得受着。
尤其是工部尚书额头上的汗珠子都快滴到地上了。
幸亏之前没有和这位谢大人置气,派过去的人也是靠得住的,要不现在这话只要一改,那自己脑袋顶上的帽子可能就要换人了。
皇上点了点头,对于谢一林这样的回答十分的满意。
谢一林是第一个提出来工程的人,可是哪里不合适,怎么整改,还是他这个万万人之上的皇上说了算。
问那么一句,试探的成份居多。
还好,谢一林比离京之时懂事多了。
皇上随后下了旨意:“着工部,户部协同尽快处理好工程的不适之处,再有不合格的地方,两部尚书一律革职查办,经手者量律降职!”
“嗻,谢陛下!”
有了皇上的旨意,不管是出人的工部还是出银子的户部都不敢再做乱。
至于以前吞进去的银子,是不是能够吐出来,那就无人得知了。
谢一林却是将此事记在了心里。
人啊,要么别做坏事,做了坏事,早晚会还回来的。
不信看着!
其它人离开,谢一林在御书房里向皇上禀报了边关的事情。
当然了,也不可能只是说,毕竟记忆力就算是再好,也会有遗漏的地方。
好在谢一林在离开交接的时候,将整理好的交接簿让赵致远命人誉写了一份带过来了,现在皇上问起来,正好拿出来。
从带乡民致富,到开荒免税,再到水利划分,还有救涝驱旱,一一说完,将手里的交接簿呈上去。
皇上看完直点头。
“不愧是太傅,做事就是认真仔细,十六年,谢卿辛苦了!”
谢一林连忙躬施礼:“陛□□恤,臣,无怨亦无悔!”
皇上:“起吧,抬头,朕瞧瞧!”
谢一林这才站直身,双手置于身侧,手逮着自己的大腿一拧,看向皇上的双眸顿时就有些发红。
肉太结实,这一拧,是真疼!
皇上却是心酸了。
谢一林在边关这么多年,确实是吃了太多的苦。
父皇后来的旨意更是令他在有生之年不允离开边关一步,委屈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当年他没有趁机起事,现在坐在这个位子上的是谁还真不一定,这么一想,皇上满脸的同情。
“柳暗花明又一村,以后的日子好着呢,以前都过去了,听闻谢卿前往边关的时候有家人跟着,这次来京城任职如何没有将家人带来呢?”
谢一林忙道:“臣谢陛□□恤,家人是要带来的,为了家里老人身体着想,臣打算先安顿下来,再将家人接来,颐养天年!”
“不错,有这个孝心即可,谢卿,你即已成亲,待谢夫人到京城之后,朕便封其为孺人,这么多年你们夫妻都辛苦了,谢卿认为如何?”
谢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