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美人折枝花 > 正文 分卷阅读12
    齐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天宝八年,齐明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四大书院分别为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

    四者中以白鹿洞书院为首,嵩阳书院与石鼓书院到底谁排第四,还有争议。

    如今距大齐开国已有三十载。

    惨烈的战事化为史册中的符号,被鲜血浸染的石缝中终究长出离离芳草。

    前朝旧事渐渐无人知晓,曾经的荣耀与辉煌早已沉入冰冷的海底。

    年轻的帝国如同冉冉升起的太阳,人们俯身祈祷,渴望这个新生的王朝可以带来幸福与安康。

    如今是明正四年,崇明帝年过半百,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待了二十三年,他一直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执政的年月里,天下渐渐从之前民不聊生的阴影中走出,倘若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太平盛世也许不再是海市蜃楼。

    崇明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巩固王朝在于人才,选拔人才在于科举。

    二十年来科举制度逐年完善。

    本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

    齐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

    齐□□为了选拔真正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

    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

    殿试后分三甲放榜,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遂成定制。

    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从齐初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为“通经致用”,考试内容较之前也有了很大突破。

    随着科举的完善,士农工商中的后三层得以打破阶级固层,并越来越多的寒族士子得以进入上流社会,为统治阶级带来新鲜的血液。

    岑晏也是这茫茫学子大军中的一员,不远万里求学至此,也是同大多数人一样为了有一日光宗耀祖,光大门楣。

    当兄妹两人风尘仆仆赶到目的地,岑晏驾马车直奔平镇。岳麓书院坐落于南陈县的边境,岑晏前些年在离岳麓书院最近的又离县城不远的地方——平镇买了套两进的房子。此刻前往那里是再合适不过的。

    “哥哥,快要到了吗?”岑晏听见身后传来虚弱的询问声。

    “再过一刻钟就到了。”岑晏答道。暮色将至,官道旁人烟稀少,好在触目是熟悉的景色,带给他一种安全感,岑晏舒了口气。

    咕咚一声,车轮一闪。岑晏直觉碰到了什么东西,忙勒马下车查看。

    朝雾一个没留神,额头狠狠地撞上了门,直撞得眼冒金星,过了好久才清醒过来。她撩开车帘,却见岑晏和一个地上的孩子大眼瞪小眼。

    地上的孩子黑黑的,满脸泥巴,扎着两根羊角辫,衣裳破烂不堪。他小小的胳膊渗出血,两只眼睛在看到朝雾时顷刻充满了泪水。

    “哥哥,这是——”朝雾见此有点不忍,问道。

    “这小孩拦在路上,兴许是被车撞了。”岑晏视线扫过黑黑的孩子,冷静道。至于为什么是“兴许”——半大的孩子没人带,跑出来被车撞,也许是谋划好的。

    旅途劳累,岑晏只想摆脱这些早点回去,明知道这是敲诈勒索,还是扔下十两银子:“拿去吧,别跟着了。”

    朝雾也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无论什么年份总有活不好的人家,会让自己的孩子出来捞点钱也不奇怪。

    “大姐姐,我是被人拐到这里来的。”孩子见他们要走,来不及起身,用剩下的手去拉住岑晏的衣摆,急的哭了:“我今天好不容易逃出来的,求你们救救我。”以头磕地头上见红,不停地喃喃:“救救我。”

    朝雾不忍,刚要开口:“哥——”

    却听远方有模糊不清的脚步声传来,好像有很多人。

    “是他们……要抓我回去……救救我。”孩子好像很惊慌。

    岑晏长臂一伸揽过孩子,扔到车里,以更快的速度驱赶马车。

    岑晏的力度不算大,孩子被扔到软塌上晕乎乎了一会儿,看见一个很好看的姐姐。

    朝雾看他小小的,瘦瘦的,十分可怜,他右臂渗出的血让她想起从南地到这儿时那个恐怖的夜晚,岑晏也是手臂负伤,心中不禁涌上一股怜惜。

    孩子很坚强的样子,右手出血没有吭一声,只是泪汪汪地向她致谢:“谢谢姐姐,姐姐是好人。”“咕咕”,孩子捂着肚子,低着头有几分不好意思。

    朝雾看了他觉得很可怜,手触到中午剩下来的面饼,眼下也没有别的吃的东西了,就递过去。

    “饿吗,吃吧。”朝雾抚了抚他的额头。

    孩子点点头,将剩下来的面饼狼吞虎咽吃了

    脸红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