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从有些疑惑的瞥了他一眼,还是回道。
“在下宋玉,是屈原老师的学生。”
他话音刚落,正厅便传来了笑声,紧接着林清婉便看见从正厅走出一位穿着青衫的中年男子,他渐渐走近,笑容清朗:“子渊,你怎么会来。”
“老师,好久不见,你身体可好?”宋玉先是恭敬一拜,随即关切的问道。
屈原闻言笑意更浓:“如你所见,活的还算不错。”
站在宋玉身后的林清婉有些好奇的望着面前的男子,这位就是传说中的屈原,如果不是有这位伟人的存在,或许还没有端午这个节日呢。
注意到了林清婉的目光,屈原先是一怔,随即望向宋玉的目光中似是带着一丝揶揄:“这位姑娘是?”
“她叫林清婉,是我在鄢城的邻居。”不等林清婉开口,宋玉便介绍道。
“哦,原来她就是那篇赋里的东邻女啊。”屈原说着特意强调了下‘那篇赋’几个字,他说着看林清婉有些不自在便又道:“林姑娘,我这个学生我还是知道的,他写这篇赋应该没什么恶意,你别放在心上。”
林清婉闻言点点头,之前她本怀疑过宋玉的用意,可是到了郢都相处了这么长时间,她已经愿意去相信,他并没有抱着恶意去写那篇赋。
相反地,她倒是隐隐觉得宋玉写这篇赋是出于一片善意。至于善意在哪里,她暂时还说不上来。
屈原看着面前正望着林清婉的宋玉,他目光中的温柔是骗不了人的。
他可以算是从小看着宋玉长大的,以他对宋玉的了解,他是无心儿女私情之人,更不会特意去写一篇赋宣扬自己。可偏偏他这么做了,当时这篇赋传到陵阳的时候,屈原还觉得疑惑,如今见到宋玉带着林清婉前来,才隐约觉得,或许他的学生已经长大了。
他早已不再是印象中的小孩子了,如今他也有红颜知己了,只是却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
作者有话要说: 蓟这个字读“JI”,四声。
第22章
燕惠王姬哲收到乐毅的回信已经是几日后的事情,他早便猜到乐毅不会再回到燕国,读完乐毅的回信之后更加印证了他的想法。
慕容青被召见的时候便知道燕惠王是询问他乐毅将军一事,听他将乐毅的回信内容粗略说过之后,他便提议道:“王上,虽然如今乐将军信上已经隐晦表示不会再回燕国,但毕竟他属于燕国子民,他的家人也在燕国,何不重用他的儿子表明你的诚意,然后让乐将军做我们燕国的客卿便是。”
“爱卿说得有理。”姬哲闻言赞同的点了点头,乐毅投靠赵国,不了解内幕的人全都在指责乐毅,可乐毅却并没有辩解什么,也算是给他留了面子,如今作为燕国王上他若是赏赐他尚在燕国的家人,彼此各退一步,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不久后,乐毅的儿子乐间受封昌国君,燕惠王还亲自设宴招待他,在群臣面前赏赐他黄金百两,一时间传遍整个都城。
乐间回了府上便给乐毅写信,乐毅收到来信之后,知道燕惠王有意改过,便重新和燕国通好,往来于燕、赵两国之间,做了燕国的客卿。
一时间,燕惠王贤明惜才的名声传遍诸侯国之间,不少名人义士也纷纷往燕国都城蓟而去。
******
楚顷襄王熊横的队伍和秦昭襄王嬴稷会和已经是在三日之后的事情。
之前他们便约好在秦赵边境的林中围猎,队伍到达的时候已经临近傍晚,空中飘着零星小雨。
侍卫们很快便支好了营帐,嬴稷和熊横便先入了里面休息。
临近九月,夜晚有些微凉,宫人们热了酒很快便端到了两位王上的桌前。
等宫人们倒好酒出来之后,熊横便拿着酒杯笑望着嬴稷:“对了、秦王,之前还未来得及恭喜秦国拿下上党十七座城池。”
嬴稷闻言一笑,举杯和他碰了碰:“上党本就属于我秦国,你知道我们秦国一向都是属于我们的分毫必争。”
他说着喝了一口酒,唇边笑意更浓:“楚王你大可放心,作为秦国的友国,若是有其他诸侯国打楚国的主意,秦国定然也不会放过他的。”
“那我就在此先谢过秦王了。”
熊横看了眼有些得意的嬴稷,心中虽有些不满,面上却未显露出分毫。
******
赵孝成王赵丹正在后殿休息,突然有宫人来报说吕不韦求见。
“让他进来。”他话音刚落,吕不韦便走了进来,恭敬拜道:“参见王上。”
“吕不韦你忽然来找本王所谓何事?”
“王上,臣是为了秦国质子异人而来。”吕不韦这么说着见赵丹脸上已经愠怒,还是不急不慢的解释道:“王上,臣并非是为质子求情,而是为赵国考虑啊。”
“王上将秦国质子异人挂于王城之外已经足足两日,在这两日都未曾给他吃喝。质子本就体弱,被这么一折腾若是病了到时候受累的还是赵国。”
“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