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夕饶速度不算快地前行间,始终面无表情,也目不斜视。
随着他路过一处分叉口,恰一名女子牵着位小姑娘行来。
这名女子一袭红衣,身披同色的宽大斗篷,风帽拉得高高,将脸挡得非常严实,令人看不到样貌,但单是那娉婷身姿,就足以引得路遇者朝她频频侧目,好奇那风帽之下的容颜。
她手里牵的小姑娘也是让人不由多瞧,只因生得实在好看。
小姑娘约莫三四岁的年纪,身穿粉色小袄,披着同色小斗篷,风貌虽也拉上,但未盖住脸,她正睁着一双又圆又亮的乌黑大眼睛四处瞧着,小脸上尽是懵懂的好奇之色。
小姑娘生得粉雕玉琢,嫩嫩软软的,让人看了就喜欢。
一大一小缓缓前行着,直到路过一家干货铺子时,女子忽然顿足,转头朝那写着“孟记干货”的牌匾看去。
稍怔,她又看向铺子里头,发现里头掌柜并不熟。
她想,这大概是另一家同名的铺子。
小姑娘抬起脑袋,顺着她的目光看向铺子里头,以软嚅清甜的声音问道:“姑姑,你想吃零嘴?”
女子回神,低头柔声问道:“惜安想吃吗?”
小姑娘摇了摇头:“惜安想吃面。”
女子摸了摸她的脑袋:“好,那我们去吃面。”
恰在她们前面不远,有一家面馆,她们过去进入,朝小二点了一大碗面,并要来一个小碗。
当下不是吃饭时,面馆里没什么人,女子四处瞧了瞧,便将风帽拉下,露出的,是一张娇艳动人的脸。
她正是四年前,嫁到国师府当日就死去的陆漪。
陆漪从大碗中弄了些面搁到小碗中,递到惜安面前,惜安便握着筷子,蹩脚地往嘴里扒拉面。
一双筷子,被惜安用成了勺子似的。
陆漪见了,不由笑道:“你不是说你学会了?”
惜安吃得小嘴周围都是汤汁,她含糊着说道:“可我又忘了。”
因着女孩本就比男孩说话早,惜安又比其他孩子要聪明,便小小年纪,就将话说得很好,几乎沟通无碍。
陆漪无奈地又笑了笑:“你都忘了无数次。”
惜安也朝陆漪咧嘴调皮地笑起来,大大的眼弯成两道月牙,让陆漪见了,眼底笑意不由更浓。
陆漪握起惜安的手:“来,我再教你。”
这面馆的掌柜是位约莫四十多岁的妇人,自陆漪与惜安进入,她就注意到这长得极为出色的一大一小。
反正也是闲的,她便从柜台后走出,过来坐下。
她伸出手指轻拨了下惜安那张粉嫩嘟嘟的小脸,对陆漪道:“你女儿长得真好,说话也好。”
陆漪闻言,便道:“她不是我女儿,是我侄女。”
掌柜面露诧异,她来回在陆漪与惜安脸上瞧了瞧,道:“长得这么像,我还以为你们是母女呢!”
随即她又道:“不过姑侄长得像,倒也是常事。”
陆漪抚了抚惜安的脑袋,见这丫头学用筷子学得累,便没让对方继续学,她干脆喂其吃着这顿面。
期间陆漪与掌柜,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直到面馆里的人开始变多,掌柜走开去忙活,陆漪将风帽拉上,低头把大碗中的面吃罢,便牵着惜安离去。
她们走出面馆,忽地有一人跑过,她们差点撞上。
她们还未来得及回神,又一个人从她们面前跑过,就从对方跑过的那一刹那,陆漪清楚地看到对方是名女子,脸上蒙着面纱,其有一双与那温玉璇生得一模一样的眼睛。
陆漪诧异,知道这人是温玉璇的双生妹妹温玉秋。
她想了下,便抱起惜安追了上去。
温玉秋亦是个会武功的人,而且武功不赖,只是因其有个太过出色的双生姐姐,她在温家便自小被忽视。
在其他人看来,有了天赋异禀的温玉璇在,那她这个虽和温玉璇有着一模一样的脸,却在其他方面都不如对方的人,自然显得极为多余。
何况后来,她还毁容了,便更不招喜。
尤其是母亲卫氏,甚至觉得,她根本就不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