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梁上燕 > 正文 分卷阅读164
    正着,郑氏气得不轻,把他关家中禁闭了一个月。

    大公主没有和唐家人坐一块。她一直在德妃身边,但是唐皇后脸上笑意盈盈,看不出些什么不满。

    宫里这摊子事,越发热闹了。

    宴席走到一半。

    李贵妃身边有个宫女匆匆来报,李贵妃面色不佳。

    “爱妃,何事?”

    李贵妃起身,笑笑,“也不是什么大事,七皇子近日病的严重,今日硌了血。”

    “御医去看了吗?”

    “已是去过了,半月前就瞧了开了方子。”

    男人沉吟一会儿,瞧了眼祈静,祈静一副忧心忡忡刚刚才知道的样子。

    这才道,“一会宴席散了再喊人去看看吧。”

    “是。”李贵妃应道。

    德妃面前的是全素菜,她这桌子是临时换的,虽说德妃远离后宫已有些年头,但架不住人受宠啊,德妃刚迁居小佛堂,御膳房一个敢怠慢的奴婢直接被帝王赐死了,这么些年,余威犹存,再者,大公主嫁的不错,面上总不能做得太难看。

    然而德妃本人兴致缺缺,只夹了几口菜,便不再吃了。

    大公主有些担忧的看着她。

    德妃只是摇摇头。

    祈静学毒,多少也懂了些医。

    她瞧着,德妃似乎有些不太好。

    她唤过宫女,“小双,你和这位姑娘一并去,做碗粥给德妃娘娘送过去。”

    “可您这边也不能离了人啊,殿下。”

    “无碍,春秋还在呢。你尽管去。”祈静道。

    小双和春秋有些看不对眼。

    平日里,虽然不吵,但也玩不到一块去。

    这两个丫头,都心思剔透,难得的聪明。各成一派,互相掣肘。

    德妃瞧到粥的时候,只看了眼小双,一双眼就找准了祈静。

    她微微一笑。

    祈静也笑笑。

    安国公在外御敌有功,朕心大慰,今日国公夫人可在?”

    郑氏早已是一品诰命了,难道要加封超一品不成?这可没有先例啊。

    众人心中猜疑,眼尖的已经瞧到安国公夫人的席位上正坐着个年轻女郎,可不是静和公主?

    “回父皇,母亲近日身体抱恙,未能参宴。”

    祈静沉着应对道。

    “只静和你来了?”

    “禀父皇,是。”

    “世子呢?”

    “在家侍疾。”

    帝王沉默了会,忽的笑道,“看来朕还是做了门好亲事,静和嫁过去,安国公又是朕的忠臣良将,好呀好呀。”

    末了,他又道,“那便封赏静和吧。赐百邑户,良田千亩。”

    祈静走到大殿中央跪下,“儿臣谢父皇恩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摇身一变,原本空空只有个名号的公主有了实权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比如大公主,名下有良田五百亩。

    “贺喜公主。”

    祈静自如的在其中周旋。

    “恭贺皇妹了。”

    是大公主。

    祈静端起酒杯,稍稍一举,“谢皇姐。”

    “不必客气,以后还有仰仗皇妹的时候。”大公主幽怨一笑。

    “唐家怎么了?”祈静蹙眉。

    “不过是又闹了些不好看,也没什么。”

    “这...”

    “这些腌臜事情,本不欲说与皇妹听的,只是我母妃与你有约,才放肆多说了两句,皇妹不必介怀。”大公主眉目凉凉,是真不想再与这些事情做纠缠。

    “哦,对了,谢你方才之举,母妃可算少用了些许餐饭。”

    祈静不是无事找事之人,德妃不愿说,她也不说破,只笑笑,“皇姐不用这般客气,我受娘娘恩惠不少。”

    一宴终罢。

    祈静没直接出宫,她要去瞧瞧小七,硌血?不对啊。

    祈七的殿里难得热闹,帝王亲至。

    “怎么样?”

    御医抹着袖子,一头汗,摇摇头,“不行,老朽才疏学浅。七皇子如今恰如风烛残时,养着吧。”

    祈静打了帘子,轻声唤道,“小七。”

    “阿姐。”

    祈静捂着唇,难以置信,她整个人颤颤着,手攥着的袖口抖了起来。

    祈七只着单衣,躺在床上,原本双目明亮的少年如今双眸中一片茫灰,失了焦距,她几乎是跑到祈七床边的,伸出手,在那双眼前晃了晃。

    最后,难以抑制地哭了起来。

    无声的。

    大滴大滴的泪水湿了衾被。

    少年轻得只剩一把骨头,窗前的桌面上扔着几张手帕,沾血的。

    祈静冲到男人面前,跪下。

    “父皇,儿臣求您,让儿臣接小七出宫修养。”

    她狠狠地磕了几个头。

    抬头时,鬓发散乱,血丝蜿蜒。

    “呀,怎么磕破血了?”李氏捂着唇轻呼。

    祈静一眼瞧过去,“娘娘,小七这病,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氏挑眉,“你在质问我?怎么不问宫女呢?本宫无事伺候他不成?”

    “娘娘——”

    “闭嘴。”

    祈静的头狠狠偏向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