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的话,脑中浮现出那张数月未见的脸,只点了点头示意知道了。
御书房里,德庆帝正批着折子。
刘喜弓着身进了殿,“陛下,沈大人来了。”
德庆帝头也没抬,便摆了摆手,道,“让他进来罢。”
刘喜领命退了出去。
走到一半,又听德庆帝道,“等等。”
刘喜躬身顿在了原地。
德庆帝放下朱笔,问,“那位简姑娘可安置好了?”
刘喜道,“回陛下,安置在了芳华殿,也吩咐了她们,不许走漏消息。”
德庆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刘喜才又退了下去。
没一会儿,沈昭便入了内殿,“微臣拜见陛下。”
德庆帝抬头,便见沈昭站在殿下,微微弯着身子,态度很是恭谨。
二十二岁的青年,不管是样貌还是气度,都同其父沈堰像了个八、九分,出色得很。
他笑了笑,道,“不必拘礼了。”
又让刘喜赐了座。
沈昭谢过之后,方才落座。
德庆帝将最后一本奏折批完,才又抬头看向沈昭,道,“昨日你母亲来宫中找朕哭诉,说你也有二十有二了,却还不肯成婚。她心中着急,让朕帮忙劝劝你。你心中可有合意的人?”
对于沈昭,他的心情其实有些复杂。
沈昭虽说是榆阳的亲儿子,他的亲外甥,却不是在他们身边长大的,而是自幼流落在外,直到十六岁那年高中才得以认祖归宗回了沈家,故而同他们都不大亲近。
而他当初之所以会走失,与他已逝的先皇后和先太子不无关系。
这些年,他一直觉得愧疚,想弥补重用他。可见他如此兵不血刃便解决了那么多藩王,又觉他心思未免太过深沉,担心将来太子即位他架空太子,让他不得不防。
他曾无数次想,若他如珺儿那般只是个女儿家,他定然会无条件纵容他迁就他,只可惜他不是。
沈昭在梁州的事情他虽并非全部清楚,却也知道有个姑娘救了他,他对那姑娘也很是特别。
而那姑娘好巧不巧,正是陈昔的前未婚妻。
这次他让刘喜亲自去梁州暗中接了简宁过来,除了是想为珺儿解除后患之外,更是想试探沈昭,这姑娘会否成为他的软肋。
他知道,就算自己再怎么保密,沈昭也有法子知道他把简宁接了进宫,这才有此一问。
他的想法很简单,若沈昭真在意这姑娘,知道这姑娘在宫里,定会想法子救她出去,那么他便不介意成人之美,给他留下这跟软肋,日后也好拿捏。若沈昭不在意这个姑娘,那他便会解决了她,彻底除掉这个可能埋在陈昔和沈玉珺之间的炸弹。
沈昭对他这个舅舅了解得不可谓不透彻,从刘喜给他传关于简宁的第一道消息过去开始,他便已经猜到了皇帝的打算。
他确然是可以让刘喜在路上悄无声息放过简宁,再派些暗卫护着她的安全。
可皇上既已动了这份心思,哪怕简宁逃得过一时,也逃不过一世。
他想着与其把她放在看不到的地方,让她一辈子隐姓埋名,而自己整日担心她的安危。倒不如就让皇上认为她是他的软肋,把她接到自己身边,放在自个儿眼皮底下亲自护着,他总归不会让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出什么事情,所以才只让了刘喜再路上好好照顾简宁。
“意中人确是有一个,”沈昭起身朝着德庆帝行了个礼,抬头直视着皇帝,认真道,“微臣在梁州时,曾被一个姑娘所救,并同她朝夕相处数月。现在对她已是情根深种,正欲过些日子去请媒人上门提亲。”
前些年沈昭高中状元之时,京中不知多少贵女想同沈家攀亲,然沈昭却是谁都没多瞧一眼。
这样主动护着一个姑娘,且还认真说要娶他,还是头一遭。
德庆帝听得这个答案,当即笑出朗朗之声,道,“难得你看中一人,倒也不必去提亲那么麻烦了,你只管告诉朕是哪家姑娘,朕给你赐婚便是。”
第45章 赐婚
赐婚的旨意传到芳华殿时, 简宁还有些懵。
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 皇上千里迢迢让刘喜把她从梁州带回来,竟就是为了给她赐婚, 赐婚对象还是定国公世子沈昭。
可不管从哪里来看, 她和沈昭都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啊!
传旨的宫人走了没一会儿,沈昭便来了芳华殿。
余姑姑去殿内传话,便见简宁在房间里头走来走去,似是对这桩婚事很不满意。
她有些不解, 那沈大人虽说性子冷淡又古板了些,可不管家世样貌才学都是大周顶好的, 配谁都是绰绰有余,这姑娘怎么还这么不乐意?
然这些事也不是她能问的, 便只笑着掀开珠帘走了进去,“简姑娘, 有人来看你了。”
简宁闻言愣了一愣,一边寻思着这个时候谁会来看她, 一边收拾了自己随着余姑姑往外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