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签约德云社
广德楼位于前外大栅栏街39号的xx曲艺厅,曾是在"前剧场"的基础上更名而来的。然而再往前追溯,其前身应为"广德楼戏园",它大约兴建于清代(清嘉庆元年),是xx现存最古老的戏园之一;不过那时,人们更称它为"广德楼茶园"。
广德楼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几乎是和法国的巴黎歌剧院、意大利的斯卡拉剧院、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剧院同时建的艺术场馆。
林风和刘莹莹买票入场后,点上一壶碧螺,悠闲的这独特的xx文化艺术表演。不过老实说,林风今天来并不是听山东大鼓、河北梆子之类的文艺表演。今天林风来,就是为了看一个人。
刘莹莹颇为无奈的摇摇头。她不是诋毁xx流传下来的曲艺,只是对这些实在不感兴趣,毕竟好都是个人兴趣而已,不能强迫自己去和接受。
“好了,来了!”林风动说。
刘莹莹一愣,不知是谁这样让林风动,好奇的打起神向台上看去。
“今天来的人还不少。”台上一个声音说。
“不错,来的人确实不少,因为大是真心xx曲艺。”另一个人半边身子高半边身子低,站在台上捧。
“我很高兴x,比昨天又多了两个。”
“喝,你还记得真清楚。”
“咯咯~~~”刘莹莹第一次看到这样不同寻常的相声表演,笑的枝颤,双眼更是笑的噙出泪来。
“太可乐了,这两人。林风,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的?想不到xx还有这样说相声的人。”刘莹莹一边拍桌子一边鼓掌。
林风也是看的大乐,只不过没有场内其他人那样乐不可支,毕竟心中有了事情,总会有所牵挂,自然不能全情投入到这别具一格的相声表演中。
场内众人足足笑了个把时,台上两位相声表演艺术返场数次之后,才缓缓退去。之后的表演相比之下就无趣多了,刘莹莹也止住了笑。
“还是相声可乐,可惜这是在xx,要是在上海该多好。我看那些患了都市综合症的,没事来听听相声,比看什么心理医生有用多了。”刘莹莹感叹说。
“呵呵。也不是没有可能。”林风抿口茶。
“呃,你什么意思?又想打什么主意?”刘莹莹心领神会,林风似乎又有什么大xx。
“走吧,后面的没有什么可以看的了。我们去见见刚才表演相声的大师。”林风起身和服务员解释一番后,在服务员带领下,后台。
林风刚一进,两位大师和其他几人收拾行装,正要离去。
望着眼前的两人,林风心中格外动。
那位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的老先生张文顺,就不说了,老一辈相声大师。眼前这位光头,脸上些许横,说话特别“贫”的年男子,就是林风此行的真正目的——郭德刚。
说起郭德刚,林风也不需赘言。自号草根,非主流。但他独特的相声表演风格却在几年火遍大江南北,为最受网民追捧的相声大师级人物。
“您是?”郭德刚从服务员得知眼前这两位年轻人找自己,出于礼貌和尊重,什手询问。
“您好,郭大师,我是您的崇拜者,刚才听了您的相声,特地来向您表示感谢。”林风一顿恭维。不过这并不是虚伪的恭维,而是发自内心的。林风的确很听郭德刚的相声,他的临场应变和风趣幽默是别的相声艺术所没有的。而且为人耿直,常常仗义执言,也因此得罪不少相声界前辈。
郭德刚听闻林风是来感谢的,一脸的动,一旁的张文顺也是为之动容,脸上流出发自内心的动,一旁跟随两人的其他艺术表演也是一阵,毕竟作为艺术表演,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是对他们最大的励。
郭德刚这几年过得极为艰难。本抱着开创一番事业的雄心来到xx,立了“德云社”,带着一些酷xx民间艺术的艺术,想要能打出一片天空。不料,生活却过得极其艰难。这些年,大大多靠着边打工,边表演的方式维持着演出,常常一天表演下来,一伙人才赚上百元,连车费都不够。
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对于真正酷民间艺术的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当然,如果能够靠这手艺养糊口,则是再不过的事了。
一番寒暄之后,林风特地要求和郭德刚等人合影留念,这也郭德刚等人从神上更加感到。至少这些年,他们也没白忙活,虽然钱没赚多少,但至少在观众心中,还是有他们。
等郭德刚事情忙完之后,林风和刘莹莹单独拉着郭德刚来到宣武区天桥市场113号,天桥乐茶园。
“郭大师,您看这儿如何?”林风指着天桥乐茶园问。
“不敢,不敢,你还是就叫我名字吧,大师不敢当。”郭德刚连道不敢。
“呵呵,那我就尊称您一声郭吧。您觉得这个地方如何?”林风微微一笑。
现在的郭德刚受生活所迫,远没有的意气风发,此刻脸上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刻着大大的愁字。郭德刚也是无奈,他带着这些酷民间艺术的好者,走南闯北,四处表演,本希望能让大过上好日子,不料却害的大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却难饱一日三餐之腹,更不谈娶妻养子。
这怎一个愁字了得!
“呵呵,地方不错,人也多,通也便利。”郭德刚也不知林风究竟想做什么,只好顺着话说。
“如果我把这买下来,然后邀请您固定在这演出,您觉得如何?”林风淡淡的说。
“什么?您说什么?”郭德刚一愣,满脸的惊讶和欣喜,但又怕自己听错,一脸的期盼。
郭德刚也是有苦说不出,他创办的德云社由于没有固定演出场子,因此众人虽然费尽功夫,却很难招揽到固定客源。整天四处奔赶场,又怎么可能拥有固定客源,这也是他的德云社一直经营困难的原因所在。眼下林风这个提议,叫他如何不心动。
“呵呵,郭,我是说我把这里买下来,然后邀请您和您的团队每周在这固定演出,您意下如何?”林风也知早期郭德刚等人的艰难,这次之所以愿意大价钱去买下这天桥茶园,一是为了助一下自己所崇拜的相声演员;二也是为了自己的另一个xx。
“好x!我当然愿意了。不过您准备如何分?”郭德刚虽然欣喜,但心中却难免犹豫。拖着这么一大子,他不得不为这些愿意跟着他受苦的艺人谋福利,不能把他们给吭了。之前也不是没有场子愿意让德云社固定演出,但提出的分太高,这也是郭德刚带着德云社一直四处奔的原因之一。
“呵呵,郭,我们找个茶餐厅一边吃一边谈。”林风拉着心中又是期待又是忐忑的郭德刚找了茶餐厅坐下细谈。
在点了几碟点心和茶后,林风将早已准备好的合同拿了出来。
“郭,这是我们的合同,您请仔细看,有疑问现在就可以提出来。”林风将合同递给郭德刚,之后并不着急的缓缓喝着茶,吃着点心。
林风相信郭德刚肯定会签下这份合同,因为这份合同是其他演出场子所无法给予的待遇,林风相信一定能打动郭德刚的心。
不多时,郭德刚一脸动,着拿着合同的,颇有点结巴动问,“您您真的给我们这个条件?”
林风微微一笑,点点头。
“谢谢,谢谢,我代替德云社全体演员向您表示最真心的感谢。这份合约我签了。”郭德刚站起身来,鞠一个躬。
看见手中的合同,郭德刚差点老泪纵横,带着一大子人了这么久,饱受风吹雨淋,今天总算遇到贵人了。
八月中秋白,路上行人凄凉;
桥流稻香,日夜千思万想。
心中不得宁静,清晨早念文章;
十年寒苦在赶场,今日方得遇贵人。
动之余,郭德刚随口来了首惯用的垫场诗。
“林总,那我就先回去将好消息告诉大了。然后静等林总佳音。”郭德刚此刻心情澎湃,也坐不住了。签完合同,收拾一下,连声告辞,要将这好消息带回去告诉众人。
“恩,郭,您先走。短则三天,迟则五天,我一定给您电话。到时您就带着德云社到天桥茶园来进行德云社的第一场演出。”林风点点头,恭送郭德刚离去。
刘莹莹很是好奇,不知林风开出了什么合同会让郭德刚如此动,几乎落下泪来。拿过合同一看,刘莹莹一阵白眼,这合同签的也太,刘莹莹也不知如何说好,总之这合同林风几乎没有任何利润不说,不好还要倒贴钱。但是对于这些酷xx民间的艺术来说,却如雪中送炭,仅这一点,林风的所作所为也没有错。毕竟以林风如今的身,就算养这些人也绰绰有余。
见刘莹莹直摇头,林风知道刘莹莹在想什么,当下也不解释,细细的品着茶,这份合同看似自己吃了大亏,其实自己占了大便宜。
这份合同并没有多少条款,就五条。
一,德云社在天桥茶园演出,票收入林风和德云社二八分,林风二,德云社得八。
二,如果德云社人均收入每月不足3000元,林风将为每人贴补到3000元。
三,德云社每周至少演出四天,郭德刚本人每周至少演出一次。
四,林风拥有德云社在天桥茶园所有演出的独转载权。
五,双方合作十年,不得违约。如林风违约,赔偿郭德刚一千万人民币,郭德刚的德云社违约将在合同剩余期限内不得在大陆演出。
这份合约,在刘莹莹看来林风实在太亏。毕竟德云社的经营状况,刘莹莹虽然没有经过仔细调查,但从一行人的行头就能看出来。刚才去广德楼表演,有自行车来的,有坐公车来的,甚至有走来的,别说汽车,就连摩托车都没有。其经营状况和收入可想而知。
对于刘莹莹的质疑,林风淡淡一笑。
“做人眼光要看远!”林风说。
“这我知道,我也相信郭的相声一定会火,但再火,这个天桥茶园的票收入也有限,何况你只分2,还要承担电费、费等费用,我实在看不出有和盈利可能。难道你就是为了支持一下民族文化?”刘莹莹一阵摇头。如果林风是为了支持民族文化,那她无话可说。
偏偏林风说什么做人眼光要看远,这让刘莹莹实在不解,也猜不透林风究竟想什么。
“呵呵,我的目标在网络。”林风自信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