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女皇的男闺蜜 > 正文 第097章 李勣处世哲学
    李世民以为诛杀裴寂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可还是遭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

    裴寂毕竟是开国元老,根据现有的证据材料给裴寂定这四条死罪实在是太过牵强附会了。

    裴寂虽然逃过了李世民的屠刀,但被流放静州后,没过多久就在悲愤交加之中死去。

    裴寂的死给武士造成极大的震撼,但并没有泯灭武士的雄心壮志。

    武士之所以没有听从裴寂的忠告依然热衷于追求宰相之位,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跟裴寂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武士认为,自己是李渊的铁杆嫡系不假,但自己在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间的政治斗争中从未选过边站过队。

    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纷争局面,武士给自己确立的理念是,不介入李唐皇室内部的纠纷,只需认真做好职责份内之事,李家谁当皇帝自己就忠于谁。

    李渊是大唐的开国之君,武士当然是无条件地忠于李渊。

    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做了皇帝,武士也会死心塌地的忠于李世民。

    不管谁做皇帝,不可能将所有的重要职位都交给自己的心腹亲信吧哪怕是做做样子,总要重用一些忠于职守、勤政爱民的大臣吧武士固执地认为。

    何况自己的伯乐太上皇李渊还健在,李世民就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的老父亲

    正是这个执念,将武士置于死地。

    武士虽然不是死于政zhi迫害,但在裴寂死亡两年之后,也是万念俱灰而死。

    从死亡前的悲凉心境来看,武士和裴寂二人是殊途同归。

    李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李渊在临终前确实郑重其事地向李世民推荐武士做宰相。

    李渊和武士君臣之谊如此深厚,这一点李倒是真没料到。

    当裴寂遭受李世民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时候,众大臣都认定李渊肯定会出面替裴寂求情。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自始至终李渊吭都没吭一声。

    要知道李渊在位的时候,每有临朝,必请裴寂同坐,散朝之后也把他留在宫中,对他言听计从,只称“裴监”,从不直呼其名。裴寂所享有的待遇,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没有人知道李渊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更令李惊讶的是,李世民居然还接受了李渊的建议,同意将武士从荆州调回长安做宰相,中书省都快拟旨了。正当李为武士高兴之际,可就在这关节眼上,武士却呜呼哀哉了。

    “信明兄,您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原本那么一个睿智豁达之人,怎么就钻进官本位这个牛角尖里拔不出来呢功名富贵皆如过眼云烟,得之则幸,失之则命,是万万不可强求的啊”李一边追忆往事,一边祭拜故友,思绪万千,泪如雨下。

    “我的天,这不是并州都督李李大人吗他怎么一声不吭地跑过来了”在场的文水县县令冯立钢终于认出了李。

    如果武士是在并州去世的,按照武士的爵位和官衔,并州都督府的都督过来吊唁并不奇怪。可是武士是在荆州的任上去世的,今天只是寿枋归籍,来祭拜的一般是亲朋好友和本县官绅,像李这样高级官员亲自赶到现场祭拜的情况很少见。

    冯立钢跟李虽然不太熟悉,毕竟还是见过几面,记住上级领导乃至其重要家庭成员的相貌本是做下级部属的一项基本功。冯立刚最初之所以没认出李,是因为李今天穿的是一套普通的青衣布衫,而且又是跟着杨贞一起来的,并州都督府事先没跟县衙打招呼,他根本想不到李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冯立钢不敢贸然跟李打招呼,上级领导乔装打扮,微服出行自必有他的道理。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如果一见到上级领导就不加思索地赶上前去点头哈腰,逢迎拍马,不但不会讨得上级领导的欢心,还有可能招惹上级领导的厌烦。

    冯立钢悄悄把这个情况反映给了主持大局的武士让,很快武元庆和武元爽都知道了。

    武士让、武元庆和武元爽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武士让心情不悦看情形李应该是专程来祭拜四弟的,但他为何是跟着弟妹杨贞一起来的既然来了,为何又不亮明身份为何不跟我这个主持人打个照面难道他自恃身份看不起我这个布衣百姓唉,当年如果不是老朽我留在家里侍奉双亲,看守家业,其他三个兄弟岂能心无旁骛地在外打拼他们今日的功名富贵,也离不开我的一份奉献和牺牲。

    武元庆心里不爽李既然专程来祭拜父亲,想必跟父亲交情匪浅。但我是嫡长子,父亲后事处理完毕后朝廷势必会让我承袭父亲的爵位。于情于理,李应该主动跟我这个嫡长子会面才是,怎么跟继母搅在一起了有没有搞错哇我才是正统身份。

    武元爽心神不宁李微服前来是不是为了抓我灵柩车队原先的马夫怎么全都换了是不是邓州那件事闹大了难道那些被关在邓州的文水老乡写信让家人去并州都督府告状啦

    李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的意外出现竟让那么多的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因为武士当年有恩于他,所以武士灵柩归籍他肯定要过来祭拜;

    因为老宰相杨恭仁给他写信请他关照杨贞,杨贞又是武士的遗孀,所人他要厚待礼遇杨贞;

    因为今天行色匆忙,忘了穿官服,所以他身着普通的青衣布衫;

    因为跟武士让、武元庆、武元爽都不熟,所以他懒得跟他们三人打招呼。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杨贞跟武元庆、武元爽兄弟之间有什么隔阂,李并不知道,知道了也不会管,因为没有人请他管。即使有人请他管,只要没闹出什么出格的事,他也不会真心去管。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是古训。

    至于武元爽做了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既然邓州都督府都督尉迟恭已经介入进来了,哪怕有犯人的家属告到并州都督府来,李也会一推了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李最推崇老子李聃的无为而治思想。

    作为一代战神,李最喜欢的还是打仗。因为打仗很单纯,只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万事大吉了,多简单的一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