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汉末之天下 > 第五百五十八章 审配使潘凤归邺
    “难道吾发展三州之力,还抗衡不了刘凡吗?”</p>

    袁绍好高骛远的说道。</p>

    “须知鲜卑、匈奴都听从于他,他将弯弓之民尽执于手,在这北方大地,骑兵突驰,需要许多准备。就算将军发展三州之后,能和刘凡一争长短,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举,反而使他人有了机会。”</p>

    沮授摇头说道。</p>

    “言之有理!”</p>

    袁绍点了点头,他可不想做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蠢事。</p>

    “令那位势弱一头的办法,就是赢得关东牧守的支持,立天子于冀州。恢复宗庙。等待时机,蓄士马以讨不庭。”</p>

    沮授向袁绍建议道。</p>

    “这正是吾的心愿啊!当年高祖面对项羽,那么大的劣势,依旧能挽回,吾有公与等人想助,还有什么样的事情是不能成的?”</p>

    沮授的一番话,使袁绍心情大悦。特别是沮授先前的那番话,博得袁绍笑逐颜开。</p>

    项羽残暴,但没有刘邦的阴险狡诈来的实用;他强悍,但没有刘邦手下多员虎将合起来的力量强大;他出身高贵,也就少了市井之徒的谦卑和忍耐。</p>

    只是不知道,袁绍是否真懂了项羽和刘邦。</p>

    当天,袁绍封沮授为奋威将军,并且让他监护诸将。</p>

    沮授也因此进入袁绍的最核心,成为袁绍军政团体中举足轻重的人物。</p>

    沮授得宠,拥有监护诸军的巨大权利,令袁绍麾下谋臣嫉妒。</p>

    他们人人都想立下功劳,在袁绍面前好好表现一下。</p>

    袁绍麾下有一名谋士,叫做郭图,是颍川名士。出自颍川大族郭氏。</p>

    在沮授被封为奋威将军的第二日,郭图急忙来到袁绍治所。</p>

    “禀主公,最近时有举家南下者。吾怀疑为韩馥旧部携家属,准备去河内投靠刘凡。”</p>

    郭图一见袁绍,就向袁绍说道。</p>

    郭图年仅二十岁,只是他的聪明,不用再正道上。</p>

    “哦?细细说来!”</p>

    袁绍惊讶的向郭图问道。</p>

    “明公虽然得到冀州,但冀州旧部多有投靠刘凡,其中,就有潘凤和其麾下一万冀州精兵。最近经常有探子回报,潘凤在邺城西面晃荡。这几日也有许多流民百姓过邺县,向河内方向流去。吾猜测是潘凤带领冀州兵马投靠刘凡,又担心家小在冀州,所以兵士回乡接纳家下,一起投敌。”</p>

    郭图将心中猜想道给袁绍听。</p>

    “嘭……”</p>

    袁绍一拍桌子,按剑起身,道:“归付的将士,吾皆有封赏。潘凤胆敢如此,他这个人,吾真是失望透顶。”</p>

    气恼过后,袁绍召治中审配,谋士逢纪,谋士许攸,奋威将军沮授等人来刺使治所,商量大事。</p>

    “潘凤虎口拔牙,谁吾给吾一个计策,让吾除去潘凤,其不比吾麾下颜良、文丑差,留下乃心腹大患。”</p>

    谋臣召集之后,袁绍向谋臣问道。</p>

    “吾知道潘凤有万夫不当之勇,杀了着实可惜,吾有一计,可使潘凤弃暗投明。”</p>

    审配向袁绍开口道。</p>

    “是何计策?快快道来。”</p>

    袁绍急忙问道。</p>

    “潘凤素来讲义气,吾等可在郡县设置关卡,严加排查,将那些欲携亲离开冀州的人全部抓住。以此威胁潘凤。”</p>

    审配向袁绍说道。</p>

    “既如此,也不见得能威胁到潘凤啊!”</p>

    郭图接话说道,</p>

    “吾等让那些军士离开去找潘凤,扣留那些军士亲属。并告知潘凤,若是来邺,则让那些军士亲属回河内。有那些军士相逼,重情义的潘凤怎会不来?届时,强令潘凤为明公效力,可又得一名大将。”</p>

    审配不理会郭图,继续向袁绍建议道。</p>

    “不可,潘凤若回想明公的胁迫,怎会真心的为明公效力?既然明公觉得潘凤是心腹大患,诱杀便是,一昧的降服,有得有失,甚至可能失比得更大。”</p>

    沮授驳回审配的话,向袁绍说道。</p>

    “明公大德,礼贤下士。潘凤一来,重赏厚待,一定会士为知己者死。届时依靠颜良、文丑、潘凤、吕布,就可以与五虎抗衡了,”</p>

    审配见袁绍犹豫不决,遂又开口劝说道。</p>

    “吾以为先实行正南的计策,将潘凤逼回邺,观其品行,再做打算。”</p>

    袁绍最终拍案决定。</p>

    当日,袁绍下令士兵在邯郸、涉国、邺县三地设置关隘,对来往百姓严加排查。</p>

    凡拖家带口的佩刀剑青壮,皆被扣留。</p>

    一连数日,查出两千名潘凤麾下壮士。</p>

    潘凤将这两千名壮士全部放走,并对这两千名士兵说:如果潘凤到来,就放了你们的家属。</p>

    袁绍对这两千名所谓的硬弓强兵并不是十分看中。</p>

    冀州经过张角之乱后,再也没有出现天灾,数年来,得以迅速发展。</p>

    只要钱粮充足,他可以再招募十万兵马。</p>

    魏郡和河内的边界处,经过半月的时间,潘凤已经聚集近八千士兵和这八千名士兵的亲属。</p>

    就等最后的两千士兵归来,启步入河内。</p>

    但是一连几天,中间没有一名部下带着亲属来到此地。</p>

    这种蹊跷的事情,使潘凤心中产生一种不好的预感。</p>

    他不认为剩下的士兵不愿意跟自己去河内。</p>

    潘凤无亲属,不留余财,所赏尽归士兵。</p>

    在军中威望非常高,是以士兵唯命是从。</p>

    就算不愿去河内,也不会一连数日,一人不至。</p>

    “将军,兄弟们都回来了!”</p>

    在营寨中坐立不安的潘凤,得士兵禀告后,喜出望外。他亲自奔马前去迎接。</p>

    当潘凤面对军士之时,不是焕然一新的军容,而是垂头丧气的落魄。</p>

    他们没有一个人带着家属回来。</p>

    “丙部司马,你们为何一起回来?家属何在?”</p>

    潘凤下马,焦急的向一名壮汉问道。</p>

    “呜呜……,吾等归途中被袁绍所捉,父母妻子,皆被袁绍扣留。”</p>

    众皆哭泣道。</p>

    “袁本初真可恶!”</p>

    潘凤面目狰狞在一起,恨得牙痒痒。</p>

    转而一想,有些不对劲,遂又向士兵问道:“既然如此,那袁本初,为何放兄弟归来?”</p>

    士兵们面面相觑,难以启齿,有些性子急的士兵想要说出,但欲言又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