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成,产量表现极好,这就有了两个令人欣喜的猜测:
她血脉内的神农之力,对作物的增产,不是一次性的丰收增产,而是产生了更深层次的作用,即对种子的基因进行了优化,从而使小麦在原有基础上永久高产。
又或者是,加持的神农之力会储存在种子之中,于是二次留种种植时,依旧能够丰收。自然的,随着一代一代种植下去,会将种子内的神农之力逐渐耗尽。那么增产就只是一时的,要想保持产量,得定时更换种子。
其实姜秾更倾向于第二种猜测,第一种猜测太过美好,而且种子基因的改变,在没有基因编辑技术的现在,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不过她觉得,如果种子几代或者十几代,都持续受到神农之力影响,最后应该能够完成种子基因的优化,实现小麦永久高产。
在此之前,还是先根据小麦产量的递减情况,两年、三年或其他多少年定期更换一次种子罢。
这样的更换频率,便是以后有更多人来向他家换种子,注意错开年份的话,也不至于忙不过来。
神农之力影响下高产的种子,留种后去换给其他人种植,产量表现依旧优秀——虽尚不知具体能优秀几代,这也让姜秾对培育高产杂交小麦,有了更多信心。
有神农之力的加持,杂交出的第一代高产小麦的优秀基因,就有望保留住几代。
持续影响之下,或许就能稳定住杂交小麦的高产优秀基因,实现杂交小麦的相对永久高产。
如此一来,从身边人开始、直至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目标,只要给到她足够的时间,就能实现了。
……
果如所料,村民们从姜家换来麦种的这一茬小麦,种下后第二年夏收时,有一个极好的收成。几乎在原先的收成上,增加了约有一倍!
原先每亩两百斤左右的收成,这次每亩竟然收了四百多斤!那些用腐叶土铺在肥源上沤肥的人家,每亩的收成甚至
几近五百斤!
当时,村里的老农,一双粗糙似老树皮的手,捧起粒粒饱满的麦子,沟壑纵横的脸上,那双饱经风霜的眼里几欲流出泪来:
“未曾想到,老头儿我有生之年,竟然还能亲手种出这样的麦子……
以前听说南方的肥沃旱地里,一亩地甚至能收四百多斤麦子,没曾想我竟然在这贫瘠的山脚地里,也种出来了一亩地收四百斤的麦子!”
不仅仅是第二年的这第一茬麦子,以后接连两茬麦子,收成都极为可观。
直到第三年即第三茬麦子上的时候,麦子才表现出来明显的减产迹象。
自然,下一茬麦子的麦种,就要去向姜家换麦种了,然后继续延续麦子的高产。
……
在这三年间,姜秾主要做的是试验杂交小麦。
三年之间,夏五斤陆续帮姜秾找回来许多外地品种的小麦,姜秾每一茬都至少会让九组小麦进行杂交,保证每组之间互不干扰。
一茬杂交下来,选择出表现最优的四种一代杂交小麦,下一茬时继续杂交。
那些被淘汰下来的,也不毁弃。而是排列组合后继续杂交下去,以希冀出现‘奇迹’。
毕竟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无意中和错误后成就的。
三年时间,杂交小麦试验到了第三代。
这第三代杂交小麦,也是目前令姜秾最满意的了,并且在短时间内都不太可能有更大、更明显的突破。
于是,高产三代杂交小麦,就是姜秾阶段性试验杂交小麦的最终成果了。
沈甜自从知道姜秾在试验杂交小麦后,就一直跟前跟后,她想用自己神奇的‘锦鲤体质’,为姜秾帮忙:
“按中的套路,我可是锦鲤体质的福气女,能给人带来好运的!我多和秾姐你呆在一起,说不定能让你有意外收获呢!”
沈甜爱跟前跟后,姜秾对此并不反感。以前没有‘手帕交’,可是如今有了,那让沈甜同进同出,一起‘玩耍’是很正常的。
而大概正是沈甜的跟前跟后,她的‘锦鲤体质’发生作用,在第二年的时候,那些淘汰下来的一代杂交小麦继续排列组合进行杂交时,居然杂交出来了一个特别耐旱的品种!
之后又对这个耐旱一代品种继续杂交优化,到第三年的时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