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重生娘子在种田 (全本) > 正文 分节阅读_825
    穆扬灵轻柔游动的手立即一顿,手上的力气微微加大,笑吟吟的反问:“你确定?”

    齐浩然感觉肩膀一重,立即改口道:“不用每天,你心情好的时候给爷擦背就行。”

    穆扬灵满意了。

    或许真是穆扬灵的劝说有效了,齐浩然开始在孩子面前注意自身的言行,虽然他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犯懒不想洗澡,但耍赖也都是选孩子不在的时候,他虽然依然讨厌吃青菜,但在孩子面前不管穆扬灵给他夹多少青菜,哪怕是眼睛含泪,他也要欢欢喜喜的吃下,还要回头告诉儿子一生,“好吃!”

    总之,齐浩然开始学着去做一个好父亲,一个好师长。

    这种良好的习惯渐渐改变他的心态,等孩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虽然他们的观念总是与他的相冲,做的事他也多有不赞同,却不会逼着他们照他的想法做,而是在提过建议发现不管用后就撒开手,即使他心里紧张,还提着心,却不会强硬的要求他们改主意之类的。

    而齐浩然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态度不免影响到他的好兄弟范子衿。

    这让范子衿同样教出了两个优秀的儿子,且父子感情深厚,让儿子享受到了他一辈子都享受不到的父爱。

    就连范子衿都被自己的大度和宽容感动了,当然,这样的自得与骄傲他只会在心里想想,闲暇时与齐浩然夸耀一两句,没敢往外传。

    ...

    ...

    第1422章番外范子衿(39)

    当一个人面对的世界更广阔时,以前一直觉得不能面对的伤痛也变小了许多。

    范子衿就是这样,当他日常所做之事就是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强大,眼界放在全天下时,父母给他的伤痛变小了很多。

    有很长一段时间,范子衿甚至都想不起来他们,如果不是范思文一直在他面前找存在感的话。

    等到他回京,终于想起他还有一双父母时,他已经有了乖巧聪慧的长子,能给他们的精力更小了。

    直到再面对父母时,他的心里已经没有了怨忿,从心到身都透着一股冷漠。

    此时,他是安国公,有皇帝的信重,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范思文以前宠庶轻嫡之事,所以以前能决定他命运的人已经再也伤害不到他了。

    他甚至只能借助他母亲来博取他的注意,自己再与他们纠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因为整个范家都要仰他鼻息。

    范子衿颇有些自嘲的撇撇嘴,将目光放在他的工作上。

    他并不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以前努力读书不过是想得到父亲的几句夸赞,一些注意力,而后是努力科举是为了有资本保护自己,保护他在乎的人,所以他的理想一直是利己的。

    他不会像齐浩然,小小年纪就挥着拳头说要当大将军,为国收回故土,或是直接立志让天下百姓过好日子,他没有这么崇高的理想。

    一直到现在,他的理想也是协助大表哥治理好这个国家,守护好他们打下的天下,名垂青史。

    而实现富民强国不过是他实现自己理想的一个必经途径罢了,范子衿知道自己自私自利,这一点他有很清楚的认知。

    不过其他大臣不这么认为,大齐士林也不这么认为,后代史学家们更不这么认为。

    大家一致认同范子衿是个品德高尚,忧国忧民,为国家,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在后世,史学家们评论齐修远是一代明君,其开明心胸,文韬武略胜过唐皇汉武。

    而齐浩然就被誉为战神,若没有他,大齐江山不可能那么稳固。

    而荣轩和范子衿则被誉为贤相,其中范子衿因为从政时间更长,且颇有政绩被列为大齐第一贤相。

    历史上认为这位贤相因从小经历坎坷(史官们憋坏的把范思文嫡庶不分载入史册),长大后心志坚定,心怀大志,不以儿女情长为重,因此一生做下了不少功绩。

    如果说齐修远撑起了大齐的天,而齐浩然是齐修远手上的支柱,那么范子衿就是支撑这些支柱的基石,因为众所周知,大齐建国的军费及开国后的经济一大半是靠范子衿撑起的。

    如此壮举,非大智慧,大心胸者不可为。

    因为设身处地的想,谁也不能不愿意拿出这么多钱来支撑一个未必成功的造反事业。

    加上后来官绅一体纳粮,开海禁,劝课农桑,大力支持商业贸易,开启边贸,收服大元与西夏等都有这位贤相的身影,因此范子衿更被人推崇。

    而且这位贤相在教育界也很有名,他有两子一女,女儿且不必说,两个儿子却都优秀得不得了。

    其长子也为一代贤相,次子在外交界尤其有名,收复大元与西夏,让两国对大齐称臣,便为属国,他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养出两个这么厉害的儿子,堪称教育学家。

    而他在园林建造上也很有造诣,其亲自督造的安郡王府比荣亲王府一点也不差。

    哪怕是到了现代,安郡王府依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