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荒唐艳情:少妇也疯狂 > 第九十三章 心生歪念欲行事
    由于是夏季,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地里的玉米长势茂盛,那翠绿的叶子都快滴出油来了,田里的稻谷已经吐出了一串串稻穗,可能是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每一串稻穗地低垂着头,随着下风如波浪般起伏着。

    只是那玉米叶子虽然看起来令人喜爱,可是却总是惹人烦劳,那些随风摇曳的叶子偶尔在脸上拂一下,脸上就会火辣辣的,见母女三人都是边走边用手将迎向自己的那些叶子拂开,陶伟也就来个依样画葫芦。

    徐淑芬带着几人从玉米地穿过的一条小路来到了一个较高的地势,站在这个峰峦的顶部,陶伟突然发现围绕着这个山峰周围的很多山峦并没有种植任何东西,不由好奇地问道:“这些怎么让它荒芜了呢”

    徐淑芬正要解释,李艳则抢先一步娇笑了起来,说道:“伟哥啊,你还真是城里人,你怎么不看看,这些地方能长出庄稼吗”

    陶伟这才注意看,原来这些地方都是页岩,几乎就没有泥土,不由得为自己的无知感到几分尴尬,但随即脑壳里灵光一闪,说道:“这里虽然没有很厚的泥土,但它的价值比起种庄稼来说,可高多了。”

    真是鱼不多却惊死人,李艳姐妹两和徐淑芬都把好奇的目光投向陶伟,陶伟也就毫不客气的说出了自己的道理:“你们看啊,这种页岩,它是能够风化的,如果能花点时间将这些地方种上桃树,保管那结出来的桃子又香又脆又甜。”

    李艳咯咯一阵娇笑:“伟哥啊,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这石头里能长出桃树吗”

    陶伟笑笑:“这你就不懂了,它正是桃树所需要的营养,而且,用这样的东西来坐砖的话,质量可好了。”

    也幸好陶伟以前读书时,别的书不爰看,就还特别喜欢看一些科普方面的书籍,所以在这方面自然比较了解。

    徐淑芬没有说话,沉默了好一阵才略有所思的说道:“你这一说,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去我姐姐那里,她们那里就盛产桃子,而且还听说在全国都很有名气,当时我看见许多桃树都栽在这种光秃秃的山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想来,恐怕正如陶伟所说。”

    同为的观点得到了丈母娘的支持,兴致高涨,于是说道:“像这样的闲置地你们村多吗”

    徐淑芬说道:“多着呢,这里还还有十来个山头,你看那边那道山粱,那后面一大片都是这样的,怕不有好几十个这样的山头。”

    陶伟心里一动,闪过一个念头,这么多山头,荒芜了多可陪呀,要是利用起来的话,还不发大财,不要说那面还有几十个,但就眼前这十来个,如果在这里办一个砖厂,怕不要开采几十年,而现在农村和城市都在大量高修建,还愁砖销售不出去吗

    但是陶伟并没有把这个念头说出来,而是继续问道:“这下山头是不是也像其它土地一样承包到户了呢”

    徐淑芬脱口而出道:“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谁要啊,这里的山头是我们那个生产队的,是属于集体的,那面那几十个也是一样,但是另外两个生产队的。”

    陶伟说道:“我们去看看好吗”

    李艳嘟起嘴说道:“伟哥啊,这荒山有什么好看的”

    李风却说道:“李艳,既然陶伟要去,反正也没事,我们就慢慢走着去吧。”紧接着李风又问道:“陶伟,你是不是有什么算”

    陶伟望着李风,报之以会心的一笑,心说:李风毕竟不同啊,到底有文化知识,想的事情也深远,要是自己以后这个算真的实现了。李风倒不失为一个合格的秘书。

    在徐淑芬的带领下,一行四人从山上下来,拐上了大道,约莫二十分钟后,来到俩瓯一片荒草地。

    陶伟放眼一看,这个地方少说也有二十,背靠大山,但却杂草丛生,那些芦苇都有手指大小,不由好奇地问道:“这个地方应该是土壤比较厚,怎么也荒芜了”

    徐淑芬说道:“这里啊,我听那些上了年纪的人说,原来也是田,在地方还没有下户之前也做过,但是这里有许多沼泽,人一旦不注意,就会陷落下去,就是因为那时有三个人都把命丢在了这里,所以后来分田地时,谁也不想要,你看,这周围不是栽了许多刺吗就是防止不知道的人进去。”

    陶伟这才注意到,沿整个边沿都是密密麻麻的不知名的刺藤,纠缠在一起,比自己还高,那些犬牙交错的刺藤织成了一道天然的防护栏,任何人想要进去都不可能,何况里面除了杂草,什么也没有,也没有哪个闲的无事进去玩。

    再一看,路边居然隔着不远就有一张警示牌,写着:里面是沼泽,禁止入内。

    陶伟心里一动,这么宽的面积,如果把它挖成一个鱼塘,那不知道要养多少鱼,而且那鱼可以用网捞,不用人下去,只要在中间修一些堤坝就可以,用那些堤坝将这一大片分割开来,那有多少个鱼塘啊。

    陶伟于是问道:“这片土地难道也是集体的”

    对于这些情况,李风姐妹两都不清楚,徐淑芬岁数大,知道来龙去脉,于是说道:“这片沼泽是属于村上的,当时没有生产队愿意要,已经换物了一二十年了。”

    李风见陶伟对这里感兴趣,不由问道:“陶伟,你认为这片沼泽也有利用价值吗”

    陶伟笑笑,说道:“其实,只要是自愿都有利用价值,你们想啊,尽管它是沼泽,但并不是一个大陷坑,它也只是某些地方能陷入下去,当然有利用价值了。”

    徐淑芬接过话头,说道:“说的也是,我听老人讲,也就只有大概十来处人踩上去会陷落,大部分地方还是刻意踩在上面的。”

    陶伟把脚尖踮起了一些,从比他高的刺藤上望出去,对面是一道山粱,但是树木不是很多,也不是特别高大,就连那些嶙峋怪石都线路在外,有问道:“那对面的山是不是很大。”

    李艳很久没说话了,一听高兴地抢着说道:“伟哥啊,那个我知道,我有个大伯就在那山背后的山脚下,那山可大着呢,方圆有好几里的面积,伟哥啊,你问那山干嘛呀,是不是看中那里的风水了,要为以后找墓地呀。”

    我呸,陶伟狠狠地瞪了李艳一眼,这丫真是不长脑子,只长胸脯,连这样不吉利的话都说出口,好歹我也是你现任老公啊,不至于如此诅咒我吧。

    徐淑芬也对李艳的话不满,鼓起眼睛,教训了起来:“二丫,你怎么这种话都说的出来,好歹你也读过几年书吧。”

    李艳也自知那话听起来不入耳,小嘴嘟了几下,虽然满脸不高兴,但还是不在为自己辩护。

    陶伟倒是很随意,笑道:“我还正有那个想法呢,你看那里树木虽然不是很葱郁,但是比起那些公墓的坏境来客好多了,人们常说,青山绿水,就不知那里有水没有”

    没有受到陶伟的责怪,李艳兴致立时高涨起来,说道:“水可多着呢,那山上不仅有湖泊,而且山与山之间的沟里那是常年有水,山下面的那些田全靠山里流下的水灌溉。”

    由于所站的地势较矮,看不清全貌,几人就沿着沼泽边的小路继续往前走,到了尽头,便是徐淑芬说的那几十个山头。

    陶伟让母女三人在原地等他,自己爬上了一个山头,极目看去,每一个山头的高矮都出不多,除了稀疏的杂草,便是那淡红色的沙石,而一面就是那一大片沼泽地,与那匹山梁相接。

    陶伟越看越喜欢,暗道:如果将这些承包下来,刚才经过的那十来个山头那里办一个砖厂,而在这里种上桃树,把那沼泽开挖成鱼塘,一年该有多少收入啊,而且这么一大片,那简直就是一个桃花林,假如那座大山可以利用的话这就是一个天然的旅游景点,休闲胜地嘛。

    陶伟美滋滋的走下山来,徐淑芬母女正在和以为看起来有差不多六十岁的老人正唠叨着,见陶伟走来,李艳首先说道:“陶伟,这就是我大伯。”

    陶伟赶忙迎上前去,笑吟吟地说道:“大伯,你好,我叫陶伟。”

    那老者眯着眼,笑眯眯地说道:“你就是二丫的那个后生,好标致。刚才她们还在夸你呢,走,到我家去,今天中午就在我在吃饭。”乡下人的淳朴和热情写满了老人的脸庞,那脸上沧桑的皱纹都在他开心的笑中舒展开来了。

    陶伟谦虚地说道:“大伯,这不到好吧,你看,我来乡下都几天了,还没去拜望你老人家,怎么好意思扰你呢。”

    老人哈哈大笑道:“说道什么话,都是一家人,客气啥,二丫这孩子可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就跟我亲闺女一样,你们去我家,我高兴还来不及,说什么扰。”

    陶伟还想推辞,徐淑芬插话道:“既然你们大伯都这样说了,那就去吧。”于是,在老人的引路下,说笑着向前走去。

    还没有到家,在大伯的指点下,陶伟就发现大伯家非常穷,几间盖着青瓦的土坯房子,到一看,更令陶伟感到凄凉,那土坯到处都翕开了缝,地面更是坑洼不平,但大伯和大婶却特别热情。

    大伯招呼大家坐下后,自己就去忙活了,已经是中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连休息一下都不肯,幸好这房子周围全是树木,坐在家里还算凉快,跑了一上午,陶伟感觉到口干舌燥,于是边去找水喝。

    陶伟在李艳家呆了一段时间,对农村的生活习惯已比较了解,乡下人一般很少烧茶,都是喝冷水,陶伟走出堂屋,看见左面那低矮的草房里正冒着烟,估计那时厨房,于是走了过去。

    大婶听说陶伟口干,急忙找了一个碗,在水缸里舀了满满一碗水递给陶伟,水已入口,陶伟惊讶地张着眼睛,又喝了一口在嘴里,认真地品尝了一下,相信自己的奠有错,那水既冰凉不说,入口后居然还有淡淡的回甜味,简直比城里那些最贵的矿泉水还要好喝。

    一碗水咕嘟咕嘟下了喉咙,陶伟禁不住又舀了一碗,知道自己都觉得喝下去的水都已经到喉咙口了,才抹一下嘴巴,问道:“大婶啊,你们这水太好喝了,是哪里来的。”

    大婶乐呵呵地说道:“那是从后面山里流下来的,你不晓得,这水流了这么长的距离,都已经变味了,你要是到山里去尝尝,那才叫好喝呢。”

    陶伟一听,心里一喜,暗暗决定休息一会儿一定进山看看,顺便了解一下山中的情况。

    ()